欢迎访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部门动态

部门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小黄花展现乡村振兴 千年瑰宝雕刻文化自信

发布日期:2023-09-17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以学铸魂 以学增智 以学正风 以学促干,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和思政课教学改革,按照2023年6月28日我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张主社书记指示,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思政部“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山西篇”暑期实践研修第二小分队于2023年8月27日前往大同市展开为期3天的实践研修活动,感悟了伟人为民情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三晋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二小分队研修的路线是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西坪镇坊城新村和云冈石窟。

(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的大同黄花有机标准化种植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到山西,深入多个村庄,对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3年8月27日,我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的大同黄花有机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坊城新村,听乡亲们讲述这十多年的变迁,感受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黄花又称萱草、忘忧草、金针菜,既可药用,又可食用,山西大同种植黄花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云州区辖下的乡村是黄花的主产区之一。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大同市考察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时指出:“黄花菜大产业啊!这个产业还真是有发展前途。一定要保护好、发展好这个产业,让它作为人民群众致富的好门路。”

(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

唐家堡村位于云州区,是该地区黄花规模化种植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的村庄。因位于火山脚下,唐家堡村土壤富锌富硒,昼夜温差大,培育出的黄花品相、品质都十分优良。目前,全村拥有广阔的耕地,总面积达到5290亩,其中黄花种植面积占据了4200亩。村里居民总计1047人,每位居民平均拥有3亩黄花地。在过去的三年里,唐家堡村以黄花作为主导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仅仅依靠黄花的种植和销售,农民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以每年15%的增长速度不断增长。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三年前的5.5万元增长到了55.5万元,年均增长率高达316%。今年,随着资金、技术和设施的进一步投入,农民和村集体的收入有望实现更大的飞跃,使唐家堡村成为全市黄花产业的示范先进村庄。

(队员们与唐家村村民进行深入交流)

队员们在黄花基地附近村庄,与当地村民进行深入的交流。大家讨论了大同市黄花产业的种植、生产、销售等的实际操作,分享了成功的案例和经验。村民表示,尽管黄花的经济价值十分可观,但由于一系列因素,例如采摘期较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等,此前在该村并未形成规模化的黄花种植产业。相反,黄花种植一直限于农民房前屋后的零星几亩地。然而,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地方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增大,终于使得黄花产业在该村得以大规模种植。

激发创新潜能,为青年赋予新兴产业动力。依托黄花的规模化种植,当地的黄花产业形成了一道有活力的产学研一体的链条。

(萱草研究基地、忘忧农场)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坊城新村附近的坨坊村,政府部门的招商引资,将原先的废旧大棚改造成一个以黄花为主题的农文旅融合项目——忘忧农场。农场与当地高校合作成立了黄花研究基地,研究使黄花增产提质、抵御病虫害的科学方法,同时发展黄花生物科技产业,研发了以黄花精华为主要成分的美妆及保健产品,农场内还经常性开展教育研学、亲子休闲活动。

(以黄花精华为主要成分的美妆及保健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发展乡村产业,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做好‘土特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现在,越来越多在外的年轻人看到了家乡产业发展的希望,纷纷回乡创业。“返乡创业、振兴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将小黄花做成大产业,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这是创办忘忧农场的初衷。”

(青农创客空间)

(忘忧农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农旅结合,为乡村铺就宽广的致富之路。在2022年4月,大同市云州区人民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旨在实现文化事业与旅游业的“双轮驱动”,充分考虑了短期效益和长期发展,致力于打造“忘忧田园、山水云州”品牌。


(“忘忧田园、山水云州”品牌)

借助黄花“中国母亲花”的深刻文化内涵,以唐家堡村、坊城新村等为代表的乡村正在充分挖掘黄花旅游潜力资源。以忘忧大道为主线,它连接着忘忧农场、火山天路、芍药花海、桑干河湿地公园等一系列沿线的精品旅游景点,打造出一个农文旅融合的大型景区。这里提供多种活动体验,包括黄花观光、农事采摘、火山观光、低空旅游、教育研学、休闲度假、户外探险以及生态康养等,丰富了游客的旅游选择。

2023年8月28日,研修队员深入云冈石窟进行了考察,领略石窟文化魅力,筑牢文化自信根基。同时还了解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挑战和成就。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距今已近1600年。这是北魏王朝定都平城(大同)之后精心打造的皇家佛教圣地,历时近70年完成。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与印度阿旃陀石窟、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合称为世界三大石雕艺术宝库,犹如一部刻在山崖岩石上的史书。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融汇了鲜卑、汉等民族以及中亚文化的精髓,是北魏文明的绚丽瑰宝,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晶。

2020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同市出台了《关于加强云冈文化遗产保护和创建云冈学的实施意见》,重点实施了文物保护、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文旅融合“五大工程”,坚持保护第一原则,深入挖掘云冈石窟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云冈的时代答卷。

(大同云冈石窟)

大同市实施文旅融合工程,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云冈研究院先后建成了云冈博物馆、皮影演艺馆、石兵美术馆、云冈美术馆、陈云岗雕塑艺术馆、云冈院史馆、影视厅、云冈书屋、云冈文创等文化场馆,进一步延伸了云冈文化艺术。积极推进建设教育部中小学校外研习基地,建立更加全面的云冈研究院研学课程体系;2021年被教育部列为“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获得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进一步提升云冈石窟以及云冈学的知名度,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加强文物活化利用工作,让云冈石窟时尚起来、生动起来。

在专业且详细的讲解员引导下,研修队员们得以充分了解云冈石窟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佛像背后承载的佛教文化发展历程。大家有幸欣赏到了云冈石窟中雕刻的佛像和建筑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和艺术之美。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传承的悠久历史和工匠精神的智慧所在。

2023年8月29日上午,研修队员们前往山西大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大同市卫生学校进行交流访问。这次交流访问为双方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经验交流提供了宝贵机会,进一步加强了师资队伍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大同市卫生学校是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特色、就业以及人体生命科学馆的建设运营等情况。大同市卫生学校始建于1972年,2009年由大同市第一、二卫生学校合并重组为大同市卫生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大同卫校人体生命科学馆是大同市市重点科普教育基地之一,展馆占地近400平方米,分为虚拟馆和实体馆两部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优美的展示环境揭示人体的奥秘。

(大同市卫生学校人体生命科学馆)

在大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修队员们进行参观交流并召开座谈会。大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殿祥,院长张莉,副院长杜海燕、李奇洁等老师参加会议。刘殿祥书记表示,两校在创办和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为两校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契机。院长张莉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办学历史和发展现状,就专业设置、招生就业、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此次交流,双方在各方面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期待在职业教育融入思政课方面、思政课教学科研方面能够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在大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交流)

三天的实地考察,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心系山西,始终指引山西。如今,大同市展现出无限希望和活力。新的经济动能正迅速壮大,城市韧性和活力持续显现,民生保障措施扎实有力,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各项事业全面强化,全市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这再次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重大要求,成为各项工作的基本指导和科学引领。这次实践研修,为今后更好地指导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案例。研修队员们纷纷表示,要牢记并践行总书记嘱托,积极将所学所感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杜世峰 签发:昝西娟 责编:班雄武)